香港,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有挑戰和風險,也充滿機遇和希望……
紫荊花開正絢爛
——中央電視臺推出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紀錄片《紫荊花開》
《紫荊花開》中,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接受采訪 |
“我們上崗,你們下崗。”1997年7月1日,我軍和駐港英軍舉行交接儀式時,我方的士兵這樣喊道。
1984年12月19日下午5時30分,《中英聯合聲明》及其附件的正式簽署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對艱苦而漫長的中英談判,鄧小平總結說:首先是因為中國是個有實力的國家,不是說“弱國無外交”嗎,外交談判歷來如此,沒有實力不行。
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德奎利亞爾說,對香港未來地位的談判取得成功,將毫無疑問地被認為是在當時國際關系中有效的、靜悄悄外交的一項極為突出的范例。
這些,是日前中央電視臺推出的5集大型紀錄片《紫荊花開》中提供的難忘歷史瞬間。
該片不僅憑借此類珍貴史料,以“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踐為主題,闡述了“一國兩制”這個偉大構想的由來,更展示了20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就。
該片是中央電視臺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專門拍攝,由《開啟歸途》《神圣時刻》《凝聚共識》《同舟共濟》《同心圓夢》5集構成,每集30分鐘,近日先后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中文國際頻道晚間播出。
現實與歷史有機結合
《紫荊花開》總導演吳飛告訴本報記者, 該片播出后收視率很高,上星頻道同時段排名位列前四,在晚間黃金時間段超過了很多電視劇和綜藝節目,同時段專題類節目排名第一,社會口碑也非常好。他說,該片力求準確地表現香港真實的變化,而非僅僅停止在拍攝香港表象的高樓大廈層面上,“雖然不能像單純的紀錄片那樣去講很多人的故事,但我們采訪了50多位香港各界人士,他們當中有英國、內地、香港政界要員、香港社會精英代表、知名人士等,也有餐飲業者、漁民等基層民眾。片中用他們的內心獨白和親身經歷,展現了回歸20年來香港人的思想和面貌究竟是什么樣的。”很多觀眾注意到,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梁振英、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都出現在這部紀錄片中,非常難得。
吳飛說,在創作構思上,該片始終在講述歷史故事的同時關照現實。5集的容量中,前兩集回顧歷史,后3集聚焦現實,串起從“一國兩制”的來歷、鄧小平如何設計出“一國兩制”路線,到香港回歸如何靠談判和平地達成,再到講述回歸的過程以及在憲法、基本法框架之下,“港人治港”如何進行,直到香港目前的發展現狀。值得關注的是,這部紀錄片沒有回避回歸20年歷史上出現的矛盾,比如“占中”等事件和金融風暴、非典肆虐等一些困局,片中都有反映。
該片制片人賀亞莉說,專家和觀眾都評價,該片前兩集可看性很強,有故事講述,有情節推進,有抓人的懸念,比如通過細節生動地表現了鄧小平和撒切爾夫人的激烈交鋒。最后兩集著重講香港經濟的發展變化,體現了整個中國大的社會背景下的香港概況,也值得仔細品鑒和回味。
濃墨重彩呈現活力香港
賀亞莉介紹,攝制組曾分別赴英國以及我國的北京、香港、杭州、廣州等地進行相關拍攝,僅香港就去了5次。
為展現香港回歸20年的最新面貌,攝制組在香港組織了大型直升機航拍,從空中到海上對香港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攝,以新穎獨特的視角展現了一個欣欣向榮的香港,提供了20年來對香港全貌最新的航拍影像。
賀亞莉還介紹,這部紀錄片的影調采用了香港老電影的效果,無論空中還是地面,攝制組都想方設法拍出香港的味道,暖心不冷漠,注重體現香港的文化歷史特點和風貌,比如對有幾百年歷史的維多利亞港紅帆船的表現。該片片頭也營造了濃墨重彩的油畫效果,這樣做比較貼合香港融匯東西方文化的特點。
上有國家高度 下有歷史深度
《紫荊花開》的團隊就是去年創下央視創新節目品牌的紀錄片《國家記憶》的原班人馬,已經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賀亞莉說,《國家記憶》的收視率和社會口碑曾打敗了很多綜藝節目和電視劇,其最重要的法寶,就是講述方式上上有國家高度、下有歷史深度。這次《紫荊花開》也力求做到這一點。
“回歸以后,‘港人治港’理念已經深入香港人內心,他們已經有了發自內心深處的安全感。”這是吳飛在拍攝制作過程中最深刻的感受。他覺得,香港人能夠感到自己已經不再是被殖民管治者的身份:那個時候沒有地位,沒有話語權,沒有基本人權,如選舉權,像個孤兒。“雖然社會上也有些怨言,但是香港人現在出國拿的是中國香港護照,到內地和內地民眾一樣享受種種權利,與過去在公司和政府部門充當馬仔,沒有權利不一樣了,現在是主人。“聽聽他們的心聲、看看他們的生活就能感覺到這些。雖然不能說沒有一點困難,但是他們有底氣了。”他說。
賀亞莉說,他們在采訪中也進行了民調,85%的香港民眾支持“一國兩制”。攝制組還采訪了一些1997年7月1日出生的香港人,如今他們都20歲了,都很愿意和內地人進行交流。 香港,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有挑戰和風險,也充滿機遇和希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