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學家徐穎為香港市民講述北斗導航系統的“前世今生”
新華社香港6月3日電(記者丁梓懿)小到訂外賣、收快遞、手機充電、外出打車,大到飛機起降、動物保護、導彈制導、軍事應用,我們的民生、通信、電力、金融、國防等各個領域,都離不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3日,在由團結香港基金舉辦的“中華大講堂”中,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北斗導航系統科學家徐穎以線上演講的方式,為香港市民尤其是青少年講述了北斗系統的優質性能和發展前景。
由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獨立運行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歐洲伽利略系統并列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星座之一。
“北斗從研發、構建至運行皆由中國自行完成,衛星和關鍵組件全部使用國產產品,實現完全自主。”中華學社名譽社長、香港公開大學榮休校長黃玉山作開場致辭時指出,北斗工程啟動以來,在全國先后調集了400多家單位、30余萬名科技人員參與研制建設,足見國家強大科研力量。
與其他導航系統相比,北斗系統在定位精度、星座構型等方面表現更為出色,其中最大特色是獨創的“短報文通信”功能。
徐穎舉了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漂流到荒島,若使用GPS(美國全球定位系統),只能知道自己的位置,無法尋求救援;若使用北斗系統,不但知道自己在哪里,還可發短報文向千里之外的人求救。
如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廣泛,不僅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也融入電力、金融、通信等基礎設施,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氣象測報、救災減災等領域。
“未來,北斗系統的應用發展擁有無限可能和廣闊前景。”徐穎說,相關領域包括與物聯網、無人駕駛、人工智能、5G通信、區塊鏈等戰略前沿技術的融合,同時推動北斗系統融入新基建,催生新業態、新產業。
徐穎的演講調動了不少香港市民的積極性。在35分鐘左右的演講之后,活動進入線上觀眾問答環節,有近10名觀眾先后提出問題,內容涵蓋科技人才培養、5G未來發展、香港面臨的機遇等。徐穎用接地氣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做出解答,讓人們充分了解北斗系統的特點、優勢和應用。
“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用北斗系統,為我們提供精確的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在演講尾聲,徐穎自豪地說,北斗是中國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