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選擇香港?”
——在港國際商界精英如是說
圖為香港維多利亞港。 |
近年來,香港的局勢變化牽動著無數國際企業和投資者的心。歷經社會動蕩和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國際金融和商貿之都的香港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未來發展前景又如何?讓我們聽聽那些在港長期工作和生活的外籍商界人士如何作答。
“一定要來香港!”
“如果有人問我,企業想在亞洲設立辦公室,應該選擇哪里,我會告訴他們:一定要來香港!”中電控股首席執行官藍凌志斬釘截鐵地說。
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藍凌志滔滔不絕地談起這座亞洲商貿大都市的獨特魅力:亞洲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區,而香港地理位置優越,聯通區內各方;香港高度國際化,擁有融匯中外的獨特優勢,是外界了解、進入中國內地的重要窗口;香港擁有完善的法治保障、發達的金融市場、廣泛的商業網絡,企業在這里經營便捷又安心。
“所有那些使企業成功的要素,香港都有。”藍凌志說。
和藍凌志有著相同感受的在港國際人士不在少數。嘉柏環球集團董事長兼創始人吉姆·湯普森已在香港工作55年,他不僅非常認可香港的商業氛圍,更對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亞洲是很多全球企業國際業務的重要增長引擎。想要抓住發展機遇,就必須落戶亞洲。沒有比香港更適合跨國公司設立地區辦事處的地方了。”湯普森說。
在港經營超過50年的香港美國商會日前發表聲明指出,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仍然是東西方貿易和資金流動重要且活躍的推動者。香港擁有亞洲最發達的基礎設施、國際公認的商法體系以及比許多其他亞洲地區更為開放和完善的數字基礎設施,并且香港的金融市場在全球位列前五。
歷經風雨 繁榮依舊
1985年,馬來西亞人顏溪俊來到香港,為他供職的國際企業設立辦公室。如今,他已是港澳馬來西亞商會會長,和這座亞洲商貿大都會也已結緣近40載。
如他一般來香港打拼的馬來西亞人還有很多。顏溪俊在接受香港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創辦公司企業、從事銀行金融到參與工程建筑,在香港僑居的數以萬計馬來西亞人從事著各種工作。不計其數的馬來西亞公司在香港籌集資金、尋找合作伙伴,并且放眼充滿機遇的內地市場。
“香港仍然是一個非常適合居住和投資的地方。看看最近的股市和房價,所有指標都顯示,人們有信心香港能夠繼續繁榮發展。”他說。
藍凌志則是在1992年離開澳大利亞來到香港工作的。回看當時的選擇,他感嘆道:“這是我人生中作過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說真的,我很快就喜歡上了這里,從那時起香港就是我的家了。”
“回顧過去30年,香港經歷了起起落落,從金融危機到社會動蕩,還有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但每一次香港都挺過來了,并且變得更加繁榮。”藍凌志說,他對這座國際大都會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香港現在已經穩定下來了,未來將會越來越好。”
一系列經濟和金融數據也證明了香港繁榮穩定的發展態勢。過去一年,香港新股集資額超過5000億港元,同比增加超過50%;去年7月至10月,流入港元體系資金超過3000億港元,港元市場于2020年錄得資金凈流入;目前有約9000家內地及海外企業在香港設立辦事處,其中超過40%以香港作為區域總部或區域辦事處。
在香港打拼“最好的時刻”
經受住“修例風波”和疫情的雙重沖擊后,香港已恢復了穩定的社會環境,經濟復蘇勢頭強勁。企業對未來發展更加樂觀,對香港的營商環境也更有信心。
“香港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之一,企業當然希望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經營,我們需要公平的法治,廉潔和安全的營商環境。”吉姆·湯普森說,“今年以來,香港的環境越來越好了。我希望香港明年的情況會變得更好,未來也能夠繼續保持這一勢頭。”
香港本地生產總值今年前兩個季度分別同比增長8%和7.5%,經濟復蘇勢頭明顯。失業率更是“四連降”,回落至一年多以前的水平。專家預測,香港經濟增長在下半年有望提速,突破特區政府此前預測的3.5%至5.5%的區間。
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更為香港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
“我們就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門口,就在蓬勃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在香港,我們能夠借助各種便利的設施、信息和商業網絡進入內地市場,獲得新的發展機遇。”顏溪俊說,對許多馬來西亞企業來說,來到香港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能夠更好地拓展內地市場。
對于香港的發展前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近日更是做出了準確而形象的評價——“對香港有歸屬感,亦愿意在這里打拼的人,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
林鄭月娥說,中央制定香港國安法、完善特區選舉制度,使得香港恢復了穩定和秩序。在中央的支持之下,香港更能享受“十四五”規劃綱要和粵港澳大灣區中的無限機遇,迎來更大的發展。“(香港的)前景是非常之好!”她說。
(據新華社香港電 記者方棟、孔維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