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走進香港2022”系列報道
文貫古今 藝通中外——香港全方位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從傳統戲曲至流行音樂、從東方水墨至西方油畫,尋繹傳統美學和當代藝術的生動表達;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到當代國際視覺文化博物館M+、從戲曲中心到香港藝術館,集聚文貫古今與藝通中外的世界級文化基建;從巴塞爾藝術展到亞洲當代藝術展、從大英博物館聯展到盧浮宮博物館聯展,云集本地、內地、亞洲乃至全球的眾多藝文盛事……
融通古今,薈萃中外,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國家發展大局之中,香港充分發揮“超級聯系人”的區位優勢,創新運用科技等技術手段,開辟文化藝術發展的新路徑,使多元兼容的香港故事和淵源流長的中華文化,更好地傳承,更遠地傳遞。
香港西九文化區是香港最新、涵蓋范圍最大的藝術文化據點。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供圖
藝文名片:多措并舉促進業態發展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香港的文化事業打了支“強心針”。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將把握香港中外文化薈萃的獨特創意氛圍,打造香港作為亞洲文化及創意之都的品牌,并在《施政報告》列明制定新“十年文化藝術設施發展藍圖”、成立“文化藝術盛事基金”等多項舉措。
藝文基建助推中外文化藝術交流。2013年,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藝術項目之一,集世界級文化、藝術及教育為一體的西九文化區動工開建,戲曲中心、當代國際視覺文化博物館M+、藝術公園等已經建成,為市民帶來嶄新藝文體驗;今年7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如期向公眾開放,更為香港市民及全球訪客提供了一個零距離欣賞美輪美奐的珍貴文物、了解中華文明與文化發展脈絡、感受當代中國發展的強勁脈搏的全新空間。
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認為,作為香港主要文化藝術推廣機構之一,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迎來新的使命。她補充介紹,首先是為香港市民服務,通過眾多文化藝術設施、世界級展覽、繽彩紛呈的表演節目和藝文活動,提高市民生活品質;其次,配合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目標,致力傳承中華文化,對話世界文明;還有全力打造香港特色文旅旗艦項目以及培育文化藝術專業人才。
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人民網 吳宇揚揚 攝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一直發揮著‘連結’國家和世界的作用,由此,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定位為一個‘連結的博物館’,旨在連結古今、連結香港與內地、連結世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表示,可從三方面探尋“連結”的內涵:其一為古今對話,采用現代理念,讓故宮文物與現實生活聯系;其二是突破空間,促進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協作,并通過香港本地藝術家視角表達故宮文化,呈現中華文化多元一體,吸引世界各地訪客目光;其三為“超連結”,運用現代科技和數媒技術,讓故宮文物萬古長青,煥發永久魅力。
培育和集聚更多文化藝術相關人才,是香港各界的共識。香港特區政府開展不同藝文范疇的見習計劃,資助畢業生在藝團及西九文化區實習;另外撥款支援畢業五年內從未獲資助的新進藝團和藝術家;在長遠人才培訓方面,香港演藝學院將研究在本地以至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培育文化藝術人才。
馮程淑儀介紹,香港西九文化區推出“暑期實習計劃”“表演藝術實習計劃”“威尼斯雙年展實習計劃”等多項實習計劃,旨在培育更多香港文化藝術相關人才;吳志華提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推出“雙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計劃”“香港故宮學生文化大使”計劃,為香港培育未來文化藝術及博物館專業人才。
煥發新機:創新科技交融文化藝術
VR、AR、全息影像、動態捕捉、聲景設計……科技進步為文化藝術插上翅膀,解鎖文化藝術產業創新的新敘事、新體驗、新模式;“藝聚香港”虛擬導賞團、“藝創明天”藝術科技節、“藝術·科技”展覽……一項項交匯傳統與現代、融合藝文與科技的盛事,釋放香港文化藝術發展的無限潛力。
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通過不同政策及資源配合積極推動和支持發展藝術科技,其中各相關政策局轄下不同的基金或計劃,如“藝能發展資助計劃”“電影發展基金”“創意智優計劃”等,共計預留一億港元,供有意推動藝術科技的人士申請。
“作為香港文化藝術新樞紐,無論是博物館還是表演藝術,西九文化區都應善用科技,致力為觀眾打造別開生面的藝術體驗。”馮程淑儀介紹,為響應特區政府支持發展藝術科技的愿景,西九文化區今年已推出首個大型藝術科技節“藝創明天”,通過逾500場結合科技及創新變革的戲曲、戲劇、音樂、舞蹈項目,涉及不同的戶內戶外裝置。其中,戲曲中心茶館劇場的粵劇《開心穿粵》更是全港首創、引入仿真機器人演出的節目。
除了傳統表演及節目外,西九文化區今年下半年陸續推出“Phygital D”“自由爵士音樂節”和“表演未來系列”,為市民呈現多元藝術科技作品。言及未來,馮程淑儀指出,還將繼續推展藝術科技全新節目,例如2023年2月至3月將進駐西九文化區的“Digital Odyssey”,包括一系列實驗裝置、電玩、工作坊及多個大型戶外環境裝置,為地處鬧市的西九文化區增添數碼夢幻色彩。
讓現代科技與文化藝術比肩對話,助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重演看不見的歷史,復現觸不及的驚艷,為文化傳承帶來新的展示和意義。吳志華介紹,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各展廳共展出53個多媒體展覽,以嶄新的策展手法,結合新科技、新媒體,通過影片、聲音及互動裝置等,通過全新角度詮釋和演繹故宮文化和收藏,為觀眾營造沉浸式、別具創意的環境,使其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更豐富而立體的體驗。
此外,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還將運用科技開拓嶄新內容和創意節目,并與本地及全球的持份者合作,聚焦于故宮學堂、學校與青年項目及社區參與三方面,志在成為博物館教育的創新先驅。“1600平方米的故宮學堂是香港最大的博物館教育專用空間,為不同年齡層及背景的訪客提供豐富多彩、創意無限的教育活動,如公眾講座、電影放映、藝術工作坊等。未來我們還希望采用多媒體科技推廣書畫藝術等中華傳統文化。”吳志華補充道。
雙向互動:藝文搭臺講好中國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同時也賦予香港新的時代機遇和使命——共建人文灣區,弘揚優秀中華文化,促進世界文明對話。
樂見人文灣區建設催生無限憧憬,香港西九文化區致力于促進文化藝術和經濟領域協同發展。馮程淑儀表示,西九文化區需強化與大灣區其他城市藝文交流合作的雙向互動性,促進各類文化藝術人才交流,同時可考慮推出“粵港澳大灣區博物館通行證”,充分釋放大灣區文博機構的活力,不斷深化粵港澳三地合作,助力構建灣區“世界文明交流互鑒高地”。
共建粵港澳人文灣區,吳志華指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迎來兩大機遇:一方面,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積極融入大灣區文化藝術發展,與灣區其它博物館加強合作,做到資源共享、協同發展、互利共贏;另一方面,通過支持文化與旅游相結合,推進文化旅游的發展,吸引更多游客到館內參觀,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人民網 吳宇揚揚 攝
提及發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全新命題,馮程淑儀強調,香港具備“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顯著優勢,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云集世界級文化基建,集聚來自全球的藝文人才……這些都是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優勢和底氣所在。
吳志華希望,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契機,發揮好“連結內外”的橋梁作用,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他續提及,對內,提高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人的精神文明與文化生活的素質,提升香港整體文化藝術水平,增強他們對國家的認同和文化自信;對外,進一步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的影響力,向世界展示中國在文化建設領域的成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得益于國家的大力支持,我對香港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期待香港西九文化區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文化藝術樞紐,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亮麗名片。”馮程淑儀滿懷憧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