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只有精品视频,中美日韩在线观看网,芳芳好紧好滑好湿好爽,欧美刺激性大交视频

人民網
人民網>>港澳

歡樂祥和慶新春

2023年01月29日05: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香 港——

  福兔賀歲  年味濃厚

  本報記者  陳  然

  “過年啦!”伴隨著新春鐘聲,癸卯兔年來臨。香港處處洋溢著喜慶氣氛,家家戶戶貼起“揮春”(春聯)和“福”字,如意結、金元寶等吉祥飾品到處可見。

  “之前因疫情取消了一些公共活動,現在疫情緩和,街頭人群明顯增多,其中不乏內地游客,新春氛圍更加濃厚。”年節活動現場的工作人員說。新春佳節,市民們紛紛走親訪友、相聚玩樂。“祈愿闔家健康、如意吉祥、國泰民安!”說起新春愿望,市民黃女士笑意盈盈。

  逛花市是香港的新春年俗,寄托著辭舊迎新的美好期許。從市區到離島,年花和美食的香味彌漫在街頭巷尾:寓意“步步高升”的劍蘭、代表“有銀(錢)有樓”的銀柳裝點春色;滾燙的年糕、甜蜜的糖蓮子、酥脆的“煎堆”香氣撲鼻,“舌尖上的年味”喚起一代代港人的年節記憶。

  長約200米的港島知名地標利東街上,數百個大紅燈籠高掛枝頭,玉兔花燈寓意五福臨門、金玉滿堂。“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希望自己新年進步、工作順利。”與新婚丈夫手挽手“壓馬路”的李小姐一身紅色旗袍,在相機前笑得燦爛。

  微涼冬意難阻人們熱情,大街小巷充滿歡聲笑語。沙田新城市廣場內,春日萌兔和花田裝飾格外吸睛,4米多高的粉色卡通兔手捧“福”字元寶,引得過往行人駐足拍照;尖沙咀星光大道附近,多家酒店和商場外墻循環播放“恭賀新禧、金兔迎春”等新春祝福;貫穿港島東西的維港海濱長廊變身彩虹步道,福兔玩偶更添一份喜慶……

  入夜,“幻彩詠香江”煙火光影匯演在維港兩岸開啟,多幢沿岸建筑發出激光及舞動射燈,海面上的天星小輪也披上彩色燈帶,配合著動感音樂綻放光彩。

  香港迪士尼樂園里,市民楊先生正帶著太太和剛滿3歲的女兒體驗夢幻之夜,女兒興奮地蹦蹦跳跳。“奇妙夢想城堡”前,美輪美奐的“星夢光影之旅”夜間匯演如約上演,大小朋友們在絢麗煙花下許下心愿、互道祝福,與換上兔年新裝的米老鼠合影留念。

  新春看賽馬、許愿“馬到成功”,是不少香港市民的傳統賀歲項目。正月初三,暖陽下的沙田馬場歡聲一片,王小姐與父母專程從內地趕來,她說:“感受一下香港的年味,希望新一年福星高照。”

  “大吉大利,鴻運當頭!”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會館內,幾位龍獅師傅正加緊彩排,以準備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活動。伴著鏗鏘有力的聲聲鑼鼓,威風凜凜的“雄獅”時而左右舞動,時而輕跳轉身,傳遞著港人對新春的濃濃祝福。

  

  澳 門——

  舞龍舞獅  旅游復蘇

  本報記者  富子梅

  買年花、吃年糕、放鞭炮,舞龍舞獅、花車巡游……一派喜慶祥和中,澳門迎來癸卯兔年春節。張燈結彩的街區、景點,游人如織;富有特色的街邊攤檔、小食店,排起長隊;商店、餐廳循環播放著喜慶音樂,傳遞祝福。

  “這是3年來最輕松歡快的一個春節。”土生土長的澳門人麥先生對記者感慨道。今年春節,疫情緩和,澳門旅游經濟復蘇回升。澳門特區政府多部門聯手推出豐富多彩的春節活動:初一、初二舞龍舞獅,騰躍獻瑞迎兔年;初三開始,花車巡游和匯演幾乎走遍小城主要街道;初三、初七、元宵節,特區政府燃放煙花。據統計,春節一周,來澳游客屢創3年多來的新高,1月23日逾7萬人次、24日突破9萬人次。

  “真熱鬧、好喜慶,特別有年味。”頭一次從內地來澳門過春節的王女士夫婦贊不絕口。他們在花車前留影,不忘拍攝澳門街道獨具特色的瓷片拼接圖案。王女士告訴記者:“澳門氣候溫暖濕潤,我們來澳門過年新鮮感十足,享受大包小包購物、大小餐館美食,真是還想再來!”

  “過年一定要買花裝飾家居,圖的是吉祥如意。”買了金橘、蝴蝶蘭的市民唐小姐告訴記者,在年宵市場,可以“買買買”,也可以“吃吃吃”,很是休閑,“我最喜歡在澳門享受慢時光、好味道。”

  獨自坐在海邊,在筆記本上素描來往貨船的張女士,在熱鬧的人群中很是特別。“在澳門,不論喜歡熱鬧還是安靜,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過節方式。”張女士來自江蘇,從事藝術教育工作。她告訴記者,自己喜歡安靜地看展覽、聽音樂會,今年新春,澳門文化中心的“紫禁城里的春節文化”展覽、玫瑰堂的音樂會都讓人很滿足。

  “澳門不斷刷新著給人們的印象。”在澳門從事新媒體工作的嚴先生告訴記者,3年來,澳門服務業受到了很大影響,卻沒有停止探索轉型——把音樂會、歌舞劇、籃球賽放進世遺景點大三巴、鄭家大屋,增加互動性和體驗感;引進虛擬現實(VR)技術,賦予大賽車博物館等老景點以新感受;修復傳統手工業、造船業等老舊工廠,推出益隆炮竹廠等工業舊址旅游項目。“如果您3年沒來澳門,一定會對澳門刮目相看。”澳門特區政府旅游局局長文綺華說。

  背靠祖國,中央支持澳門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不斷為澳門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熱鬧祥和的春節,正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縮影。“澳門涌動著勃勃生機,正大步邁向世界旅游休閑中心。”文綺華說。

  

  在大陸臺胞臺商——

  濃濃親情  溫馨過節

  本報記者  江  琳

  北京海淀,冬日融融。切烏魚子、抹高粱酒,小火干煎,再配上蘋果片……一道臺灣美食便噴香出爐。煎炒烹炸,年三十這天,北京大學臺灣省籍體育教師陳文成正在廚房里忙活著年夜飯。

  “今年過年又添喜訊,我們家一兒一女,湊成了個‘好’字。”不久前,陳文成和愛人迎來愛情的第二個結晶,四口之家喜氣洋洋。晚上,倒上酒,陳文成和愛人撥通視頻電話,與遠在臺灣、河南的雙方父母“云團圓”。“一大家子同吃團圓飯!”陳文成一手抱著出生不久的兒子,一手舉起手機,女兒也湊上前來,給老人家拜年:“我們全家今年一定‘好’運當頭,吉祥如意!”

  血濃于水,情暖寒冬。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要求各地臺辦做好春節慰問臺胞臺商工作,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組織形式多樣的新春聯誼活動,讓廣大臺胞臺商溫暖過冬、溫馨過節。

  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的臺灣省籍師生收到了來自北京市臺辦的新春祝福,北京市臺辦主任霍光峰為他們贈送新春禮包。“今年我沒回臺灣過年,但在北京,我也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中國政法大學臺生黃國安說。春節之際,北京市臺辦還看望兩岸婚姻家庭代表,慰問在京臺胞代表。“北京市臺辦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秉承‘兩岸一家親’理念,把惠臺利民各項政策落到實處,當好廣大臺胞的貼心人、娘家人。”霍光峰說。

  在遼寧錦州,臺灣青年羅鼎鈞和愛人一同回農村老家過年。“3——2——1!”伴隨新春鐘聲,鞭炮聲、煙火聲在村里此起彼伏,響徹云霄。倒上金門高粱酒,穿著岳母專門挑選的紅外套,羅鼎鈞和家人們圍坐在炕上嘮嗑、吃餃子。“東北鄉親的熱情,農村炕上的年味,放不完的煙花爆竹,都是在臺北過年體驗不到的熱鬧。”羅鼎鈞說,“兩岸一家親,不管臺灣還是大陸,都是我的家。”

  1月13日,寫春聯、剪窗花、包餃子……全國臺聯在北京舉辦“臺胞過大年”聯誼活動,線上線下相結合,多地聯動,在同慶佳節、共盼團圓的交流交往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深情感聯結,促進心靈契合。

  紅紙鋪展,墨香彌漫。上聯“虎嘯生威千山過”,下聯“兔躍引暖萬木春”,橫批“迎春納福”……活動中,一副春聯在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秘書長、臺灣青年李弘昆筆下一氣呵成,“寫春聯是兩岸共同的年俗,今天和這么多好朋友一起,分外熱鬧!”

  

  海外華僑華人——

  傳承年俗  四海同春

  本報記者  程  龍

  “小時候過年真熱鬧啊!”定居瑞士的朱愛蓮,至今還清晰記得家鄉江西鄱陽的年俗:家家戶戶辦年貨、寫春聯、貼福字;孩子們早早盼著豐盛的年夜飯,不但雞鴨魚肉全都有,連盤子的數量也有講究;一家人其樂融融守歲到零點,給長輩拜年、要紅包……“這種喜氣洋洋、家人歡聚的節日氣氛,讓身在海外的我們格外思鄉。”說起家鄉年俗,朱愛蓮有說不完的話。

  四海同春,正如有僑胞所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春節。”無論身在何處, 新春佳節總會喚醒廣大華僑華人共同的記憶。如今,朱愛蓮把傳統年俗帶到瑞士。“我們會舉辦不同主題的華僑華人聚會。大家穿上亮麗的中國傳統服裝、享受美味的中餐,還邀請武術團、樂團來表演……”讓朱愛蓮頗感自豪的是,很多當地人因為參加活動喜歡上了中國文化,“今后,我們還會繼續舉辦各種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并愛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馬來西亞,東南亞風情遇見中國傳統的大紅燈籠、大紅福字,別有一番風味。“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生在山東菏澤、長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的續炳義不忘傳統年俗,“馬來西亞華人多,新春來臨,華人家庭家家戶戶都會大掃除,早早準備年貨。到了除夕夜那天,一家老少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吃團圓飯。”

  接連不斷的團拜活動,讓續炳義尤其喜愛。“春節也是馬來西亞法定假日,街道上張燈結彩,酒店里團拜不斷,除了華人社團舉辦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許多當地政府官員也會積極參與,敲鑼打鼓、舞龍舞獅,熱鬧非凡。”續炳義說,大家雖然來自不同族裔,但美好的新春祝福都相通。

  “每到春節,我們這些身在海外的僑胞不管多忙,都會相約聚在一起,品嘗家鄉美食,暢談祖國發展,這也是我們表達思念的一種方式。”在美國紐約,施乾平和社區的華人家庭一起,在小鎮步行街擺上自己做的水餃、湯圓、鍋貼等中華美食,播放傳統音樂,向當地民眾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我們自發組織的新春慶祝活動,已經舉辦了30多年,受到社區民眾熱烈歡迎。”施乾平說。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海內外中華兒女要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在各個賽道上跑出自己的成績,貢獻自己的力量。”施乾平送上自己的新春祝福,“祝愿廣大華僑華人事業蒸蒸日上,在參與祖(籍)國的發展大潮中抓住機遇。祝福祖國國泰民安、繁榮昌盛!”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29日 07 版)
(責編:趙欣悅、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