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灣區 魅力彰顯(潮涌大灣區)
廣東廣州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華燈初上。 |
云山之陽、珠江之眼,三江交匯、潮平江闊。一棟新落成的場館高低錯落、典雅壯麗,如同一艘巨輪巍然矗立于江岸——這是集廣東美術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廣東文學館于一體的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文新地標!”作為“嶺南文化的標志地、大眾休閑的目的地、灣區交流的會客廳”,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自5月1日正式向社會公眾開放以來,迅速成為熱門打卡地,也成為展現人文灣區活力的重要平臺。
粵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優勢互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共建人文灣區”。從歷史古跡保護、文博機構聯動、文化設施共享,到影視合作、藝術展演聯通、文化創意產業協同,再到為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貢獻力量……近年來,粵港澳三地在諸多領域開展交流合作,人文灣區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灣區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塑造灣區人文精神
一出《粵韻春姿》粵劇串燒,輕柔曼妙、娓娓動聽;一段國家級非遺英歌舞,和鼓而舞、氣勢如虹……前不久,在廣東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人文灣區 機遇灣區”分論壇上,嶺南文化展演熱鬧非凡、別具一格。
廣繡,一針一線繡出絕世風華;粵劇,一腔一調唱出人間百態;醒獅,一招一式彰顯精神氣質……粵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以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為代表的嶺南文化是三地共通的文化語言,承載著濃厚而豐富的灣區共同人文記憶,讓共建人文灣區有了堅實的文化和社會基礎,也彰顯出灣區人文精神的獨特魅力。
“在嶺南文化的深層,一直有濃郁的家國情懷”“‘一國兩制’是灣區人文的最大特色”……“人文灣區 機遇灣區”分論壇與會嘉賓暢談人文灣區的歷史淵源與深厚底蘊,共話機遇灣區的獨特優勢和無限未來。
少年追夢的畫卷在音樂、舞蹈、舞獅的交匯演繹下徐徐展開,不懈追夢的少年阿娟、身法靈活的阿貓等個性鮮活的人物一一出場……近來,音樂劇《雄獅少年》贏得好評如潮,觀眾盛贊該劇洋溢著“滿滿的嶺南風情”。
根植于嶺南大地數百年的醒獅文化,代代相傳、歷久彌新,舞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精氣神,以此為創作靈感的文藝作品頻頻“出圈”。動畫《雄獅少年》在2023年被選為“最受大灣區大學生歡迎影片”!盎浉郯拇鬄硡^的很多文化元素都是共通的,醒獅是其中之一。”該片制片人程海明說。
共同的文化紐帶串聯起大灣區共同的人文精神,也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粵港澳三地的人文交流中煥發新魅力。
網狀茶袋一拉一放,深褐色的濃茶在沸水沖擊下散發出馥郁茶香,攤位旁排起長隊……在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大會上,來自香港的港式奶茶手藝人謝忠德嫻熟地展示著獨家“拉茶”技藝。
豐富多彩的非遺美食、獨具特色的非遺表演、趣味無窮的非遺手工體驗活動……來自粵港澳三地的70多項非遺項目和百余名非遺傳承人及嘉賓相聚廣東珠海斗門區上洲村,以“打造交流合作新高地,構建灣區非遺共同體”為主題,集中展示多項代表性非遺項目,共同展現粵港澳三地優秀傳統文化魅力。
從醒獅到粵劇、武術,從涼茶到艇仔粥、葡式蛋撻……這些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無不訴說著粵港澳大灣區血脈相連的歷史文化淵源,灣區人文精神內涵也在融合發展中不斷豐富。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
“先去廣州去東莞,去中山轉一轉,吃完早茶,喝糖水,再點煲仔飯……”在2024粵港澳大灣區春節晚會中,一首《Hello 大灣》將11座城市寫進歌里,唱出了大灣區發展的日新月異,也唱出了大灣區濃濃的人文情懷。
香港繁華,澳門多元,廣州開放,深圳創新……粵港澳大灣區11座城市各有特色,文化資源豐富,歷史人文薈萃,生動詮釋了海納百川的文化交流,具備融合發展的天然基礎。
隨著粵劇唱腔響起,一個動人的故事被娓娓道來:長達20年的潛伏,領導西線香港的“文化大營救”,打破禁運封鎖,為澳門民眾謀福祉……現代粵劇《無聲的功勛》中主人公柯麟醫生的事跡讓觀眾動容。
作為珠澳兩地“文化走親”交流活動的重要成果,《無聲的功勛》邀請珠澳兩地的文藝工作者共同參與,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紅色醫生”柯麟用醫術、奉獻與人格魅力贏得澳門百姓信任的故事重現舞臺,在珠海、澳門、廣州等地上演后廣受好評。
“自珠澳‘文化走親’交流活動啟動以來,兩地聚焦文化交流、精品創作、文化品牌打造等板塊展開多領域合作,以人文促進兩地同胞交流交融,拉近彼此距離。”劇目制作方、珠海演藝集團總經理鄒建紅說。
粵港澳三地優勢互補,有著巨大的交流合作空間。目前,廣東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超過1萬家,居全國第一,多家企業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香港著力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建成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戲曲中心、當代國際視覺文化博物館M+等文化設施;澳門加快推進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建設,推動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重點產業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已成功舉辦3屆,灣區11城每年以藝術之名集結,在大灣區掀起文藝風潮;“灣區升明月”大灣區電影音樂晚會點燃大灣區之夜,激發情感共鳴;深港澳共同舉辦“灣區云和聲——深港澳阿卡貝拉菁英交流藝術周”系列活動,增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峽兩岸青少年文化認同……粵港澳三地在文化融合中共同打造文化精品,進一步繁榮文化市場,不斷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也讓人文灣區魅力更加彰顯。
促進文化交流互鑒
百年詠春傳承,一拳名揚天下。詠春源于南粵、興于香江,在電影、電視劇等流行文化中獨具魅力,誕生了許多經典之作。2023年9月,廣受好評的舞劇《詠春》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亮相,舞蹈與武術的精彩融合、詠春拳與香云紗的“雙非遺”亮相,向海外觀眾一展大灣區傳統文化風采,謝幕時,現場掌聲雷動,歡呼喝彩經久不息。
“詠春在大灣區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葉問生于佛山,后來去了香港,是在灣區文化背景里成長起來的人物,也是全劇的精神紐帶!薄对伌骸房偩帉ыn真說。從“劇院一隅”走向“海外舞臺”,《詠春》強大的“破圈力”,源于根植中華文明、嶺南文化沃土,是大灣區人文魅力的縮影。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發揮大灣區中西文化長期交匯共存等綜合優勢,促進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流合作”“支持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擴大嶺南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支持澳門發揮東西方多元文化長期交融共存的特色,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旅游,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文化交流中心”“鼓勵香港發揮中西方文化交流平臺作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人文灣區活力顯現,成為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
海濱長廊,綠地公園,世界級文化藝術展覽……坐落于維港畔的香港西九文化區,占地約40公頃,是集世界級文化、藝術、潮流、消費及大眾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文化場地,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
位于西九文化區西端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外文明交流對話的“新地標”。開館兩年間,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累計參觀人數已超過250萬人次,不僅吸引香港市民及全球訪客,也為中外文明交流對話搭建平臺。
“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香港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香港也一直是國家與世界聯系的橋梁紐帶!毕愀酃蕦m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表示,香港應繼續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把握文化藝術發展的新機遇。
“從空間維度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整體,盡管各個城市歷史發展過程不一、發展程度不一,但各有特色、各有優勢;從時間維度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共同的文化傳承和文化記憶。”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表示,大灣區是世界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也是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
灣區立南海,潮涌氣象新。如今,粵港澳三地正在賡續不斷的文化交流交融里心相通、情相連,堅定文化自信,共建更具活力與魅力的人文灣區。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05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