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事活動接連不斷——
粵港澳攜手共建人文灣區
二〇二四粵港澳公路自行車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公路自行車測試賽日前舉行,比賽跨越粵港澳三地,途經港珠澳大橋,賽道全長二百三十公里。 |
耗時5個多小時、橫跨港珠澳大橋、騎行230公里……近日,2024粵港澳公路自行車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公路自行車測試賽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67名運動員齊聚大灣區,完成了一場跨越粵港澳三地的騎行賽。
今年以來,粵港澳三地合辦多項盛事活動,為大灣區各領域融合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能。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粵港澳明年將攜手舉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這次盛會將進一步深化大灣區城市在體育、文化、經濟、社會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互聯互通持續深化
今年適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實施5周年。5年來,粵港澳三地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高,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和通關便利化的“軟聯通”持續提速,為大型體育賽事及相關活動的舉辦打下基礎。
作為首個串聯粵港澳三地的賽事,本次公路自行車賽事與明年全運會公路單車個人賽路線基本一致。參賽運動員從珠海出發,以港珠澳大橋為紐帶,途經澳門、香港,最終返回珠海,全程6次通過粵港澳三地口岸。
為了讓運動員在比賽中始終保持高速的競技狀態,同時滿足三地海關及出入境管理的要求,賽事組委會善用科技,創新設計“通關查驗前置+閉環管理”模式,實現人、車、物無感智慧通關。比賽期間還采用數字化技術全程閉環管理,使用北斗定位系統全程跟蹤人員和車輛軌跡,利用射屏技術、無人機跟拍、高速無線傳輸等實時掌握賽事,以便管理和應急指揮。
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游局局長楊潤雄表示,本次公路自行車賽事的舉辦不僅是粵港澳三地通關的新探索,也為未來合辦更多大型體育賽事提供了寶貴經驗。三地將總結無感通關等新技術、新安排的成功經驗,并持續加以優化,以利未來合辦更多盛事活動。
據了解,粵港澳三地目前已建立起常態化溝通聯絡機制,協力推進規則銜接,探索更加便利的出入境措施。除已經舉辦的公路自行車賽事外,馬拉松等串聯粵港澳的比賽路線也在研究設計中。
展現灣區人文魅力
粵港澳三地樂團合奏交響樂《聲音河流》、深圳“爆款”舞劇《詠春》特別版在港上演、粵港名家聯袂獻演粵劇電影《白蛇傳》……
由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合辦的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以下簡稱“文化藝術節”)近日在大灣區“9+2”城市舉辦。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近百位文藝名家齊聚大灣區,獻上200多場精彩演出,舉辦超百項展覽、論壇等文化交流活動,一展灣區人文魅力。
本屆文化藝術節由香港首次擔任主辦城市,以“多元融合——創造無限機遇”為主題,旨在展現大灣區豐富多元的文化,促進大灣區城市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開幕演出上,由香港管弦樂團、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和澳門樂團成員共同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管弦樂團”登臺獻藝,共同奏響灣區“最美和弦”,贏得觀眾陣陣掌聲。“每個樂團都有自己鮮明的風格,交流演出有助于推動灣區文化共融發展。”廣州交響樂團團長陳擎說。
文化藝術節期間,首屆廣東省大學生曲藝邀請賽、2024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電影周暨第20屆廣州大學生電影展等面向青年群體的活動同步舉辦,灣區文藝“新面孔”頻頻亮相,為文化藝術節增添青春亮麗色彩。香港青年曲藝演員林穎施此次回到家鄉江門,與兩位曲藝名家同臺表演。“曲藝是灣區人民共同的鄉音,傳統藝術與新的藝術形式結合才能不斷‘破圈’。”她說。
對外講好中國故事
明年11月,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首次在粵港澳三地舉辦。日前,迎接十五運會倒計時一周年亮燈活動在廣州、香港及澳門同時舉行,“相約灣區 共迎全運”等文字光影閃耀夜空,標志著粵港澳三地攜手進入“全運時刻”。
本屆全運會,澳門將承辦乒乓球和女子排球等熱門賽事,不少體育迷已經提前規劃好行程去觀賽。十五屆全運會澳門賽區籌備辦公室主任潘永權表示,全運會的舉辦不僅能提高澳門體育水平,同時也將讓澳門旅游業等獲得發展機遇。“我們會在不同范疇上同內地及香港進行協調,包括旅游方面的配套等,期待吸引更多體育迷和旅客。”
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司長高超介紹,過去一段時間,粵港澳三地持續強化對接溝通,充分運用常態化聯絡機制,搭建起運行成熟、運作高效的聯絡平臺,確保全運會籌辦工作順利推進。希望通過聯合辦賽,進一步深化三地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促進人員流、物資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高效便捷流動,為大灣區一體化進程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霍啟剛建議,將粵港澳三地就全運會建立的常態化聯絡機制拓展到更多領域。“有了全運會這一案例,可以考慮未來以大灣區的概念承辦國際賽事。以大灣區作為立足點,對外講好中國故事。”他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