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教育合作走深走實(觀滄海)
據報道,今年9月,位于廣州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式開學,學校同香港科技大學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構建“港科大2.0”。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實施以來首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高校,該校融合內地與香港優質教育資源,對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人才、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推動教育合作發展。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3年多來,大灣區教育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如今,香港城市大學在東莞、香港都會大學在肇慶、香港大學在深圳的合作辦學都在進行中。
粵港澳合作辦學有利于推進三地教育資源共享。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要素集聚、國際化水平領先,擁有豐富的高等教育資源。廣東高校類型齊全、生源質量高、產業條件好,正在實施“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香港名校多,基礎研究強、國際化水平高;澳門高校擁有中醫藥、旅游等一批高水平特色學科……粵港澳地域相近、文脈相親,其高等教育各有所長、優勢互補,為合作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加強三地教育合作發展,有利于破解港澳高校產學研銜接緊密度不高、辦學空間有限等問題,提升港澳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率,也有利于內地高校借鑒吸收先進辦學經驗,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粵港澳合作辦學有利于建設大灣區的人才高地。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也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動力。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離不開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這就需要推動粵港澳教育合作發展,打造大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2020年,教育部、廣東省印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發展規劃》,探索建立大灣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體系,強化大灣區高校科研協同創新,加強協同育人。根據此規劃,到2035年,大灣區將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涌現出若干戰略科學家群體,產出一批對世界科技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性科學成果,成為世界高等教育合作發展和創新發展的先進典范。
粵港澳合作辦學有利于增強港澳同胞國家意識。香港、澳門與大灣區內地城市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學校就讀,推進粵港澳職業教育在招生就業、培養培訓、師生交流、技能競賽等方面的合作,加強基礎教育交流合作。青年人是全社會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創造性的群體,也是推動科創發展的生力軍。近年來,港澳與內地教育交流蓬勃發展,港澳學生來內地就學渠道持續拓寬,“粵港澳青年文化之旅”、香港“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澳門“千人計劃”等重點項目深受歡迎,越來越多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創新創業、出彩圓夢。創新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方式,有利于推動青年人交往交流、交心交融,讓更多港澳青年在投身國家發展、參與國家建設中增強國家意識。
如今,粵港澳三地不斷深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軟聯通”,《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細則》印發,越來越多港澳專業人士取得內地注冊執業資格,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能力正得到全新提升……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相信隨著粵港澳教育合作不斷走深走實,粵港澳大灣區一定能成長為內地與港澳教育全面合作發展的生動典范,建成世界領先水平的高等教育體系和國際教育示范區。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25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